http://bfqmb.cn 2009-06-09 17:15 來源: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
美國金融危機爆發(fā)后,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4萬億投資計劃,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、積極的財政政策、十大產業(yè)振興規(guī)劃等。這有助于中國經濟軟著陸。
如果在此基礎上走好三步棋,中國經濟全盤皆活,2009年就可以實現軟著陸,2010年就可以率先走出危機的陰影。
這三步棋是:第一步,全面進行稅費改革,逐步取消行政收費,先減費1萬億;第二步,擇機減持美國國債,戰(zhàn)略配置上游資源;第三步棋,支持香港政府推出平準基金,公布中國平準基金推出條件。
三重壓力的疊加共振
2009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實現軟著陸。如果不能成功實現軟著陸,僅僅大量失業(yè)的民工,就可能演化成社會問題,給中國帶來較大的振蕩。
對于經濟學家普遍寄予厚望的消費,筆者不抱樂觀態(tài)度。1998年以來,中國社會消費增長一直在加速。2004年為13.3%,2005年為12.9%,2006年為13.7%,2007年為16.8%,2008年1至11月為21.9%,然而從2008年12月開始消費一直呈現同比下降勢頭。不難看出2008年社會消費增速短期已見頂,2009年常規(guī)情況下將低于18%。
投資和消費增速,沒辦法抵消進出口下降帶來的影響。但2009年中國經濟能否成功實現軟著陸,消費和社會投資能否起來是關鍵。問題是目前遭遇民工返鄉(xiāng)、房地產低迷和股市暴跌。想消費起,消費見頂難加速,想投資起,社會投資、企業(yè)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遇到問題。在此情況下,要成功實現軟著陸,非得用特殊的辦法不可。思路是找到同時解決股市、樓市和企業(yè)效益問題的辦法。
目前股市、樓市與企業(yè)效益是中國經濟難題之死結,這三個問題互相糾纏,互相影響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。
先來看股市。從3000點開始,政府多次救市。2990點救了一次,跌到1802點。1802點救了一次,跌到1664點。1664點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,反彈到2400點,現在又在振蕩探底。市場上一直有聲音,認為A股將跌到1200點以下。
股市代表了社會對經濟的預期。股市走不穩(wěn),人們預期經濟走不好,就不敢消費。中國的消費構成中,70%集中在城市,30%分散在縣及縣以下地區(qū)。滬深兩市已超過1.2億賬戶,涉及數千萬個城鎮(zhèn)家庭,幾億人口。中國90%的白領和中產階級都進入了股市,他們的消費能力,一個人可抵10個農民家庭。他們嚴重被套。如果2009年股市不好轉,要想城市消費有大起色,很難。
股市與一大批企業(yè)業(yè)績相關。3800點以下,游資反復做多,機構反復做空。機構做空的原因,在于大盤藍籌股業(yè)績預期不好。他們?yōu)閲H游資埋了單,在國際原材料處于歷史高位時,高價購進了大量的鐵礦石、石油、有色、磷礦石等資源,至今難以消化完畢,導致巨額虧損。如中石化、鋼鐵企業(yè)、磷肥企業(yè)。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,特別是中石油,成本高企導致利潤下滑。而金融危機使得海外需求不暢,大批出口型企業(yè)業(yè)績自然下滑。上市公司業(yè)績好不了,股市要想走好,難。
股市不好,企業(yè)融資困難,投資就萎縮,反過來又影響到實體經濟。目前A股市場的融資功能基本廢止,企業(yè)融資剩下銀行貸款這一條路,會給銀行的經營帶來風險,影響前幾年銀行改革的成果。股市同時牽扯到投資和消費兩大塊。股市走不好,中國樓市購買力量的中堅悉數被深套,樓市購買力也就起不來,投資和消費同時受影響。
再看樓市,樓市是前10年中國經濟的火車頭,投資和消費的火車頭,帶動數十個產業(yè)高速發(fā)展。2007年冬天以來,樓市進入調整期。
樓市低迷深處的原因,在于過高的房價與老百姓購買力的矛盾。高房價的背后,在于地方政府和地產商的利益鏈。地價、稅費、開發(fā)商的行賄費用和超額利潤,推動房價在前10年中漲了8倍,透支了老百姓未來的購買能力。根據筆者對住宅行業(yè)的了解,房價中,土地成本和稅費占比可達70%。目前全國樓價仍在調整,離百姓的購買力仍有較大的距離。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都出臺了一些救市政策,少數城市樓市成交量有所放大,但多數城市成交依然低迷。難題是房價深跌會拖垮金融業(yè),房價不跌普通老百姓又買不起。
樓市也同時牽扯投資和消費兩大塊。樓市起不來,投資上不去,消費也上不去,相關行業(yè)企業(yè)業(yè)績也好不起來,股市也上不去。
樓市與股市緊密相關。對滬深股市影響最大的三個板塊,一是采掘業(yè),二是金融業(yè),三是房地產業(yè)。在深市,房地產板塊是最大的板塊,對深成指影響最大。控制了房地產板塊就控制了深成指;控制了萬科、招商地產,就控制了房地產板塊。房地產企業(yè)效益上不去,深成指走不好,關聯行業(yè)效益也不會好,上證指數自然就走不好;房地產板塊走好了,深成指就走好了,關聯行業(yè)和上證指數就走好了。
企業(yè)效益一樣同時牽扯投資和消費兩頭。企業(yè)效益不行,企業(yè)投資就不行,老百姓的收入就上不去,消費就起不來,相應地又影響到樓市購買力,影響到股市。再說海外。美國本輪調整,至少10年。美國影響到香港,香港市場長期跟隨美國走,而香港又影響到中國大陸。如果香港一直跟隨美國調整,那么中國大陸市場一旦跟隨香港走習慣了,股市要想一兩年內有起色,很難;股市如果一兩年內跟隨美國和香港大跌,中國經濟要想單獨走好,一樣困難。
這些問題錯綜復雜,互相糾結,影響因素太多,利益主體又太多,弄不好就會結成一個相互纏繞的死結,剪不斷,理還亂。
減費才能“放水養(yǎng)魚”
如果有幾步棋,能夠同時解決樓市問題、股市問題和企業(yè)效益問題,那么就一定可以同時解決中國消費問題和投資問題,并同時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。這樣的棋,有!
首先要大規(guī)模減費。如果中國政府今年取消1萬億收費,中國經濟的幾大難題都可以解決,世界金融危機就不會對中國構成大的影響,這第一步棋就走活了。
中國分步取消行政事業(yè)性收費符合建設現代政府的歷史潮流。現代政府是契約型政府,老百姓以稅收購買政府的服務,政府沒理由在服務時再收費。古今中外所有的盛世都與低稅賦緊密相連,休養(yǎng)生息是盛世來臨前的基本國策。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面前,政府可以適當減少手中控制的部分資源。筆者不提倡再減稅,建議進行稅費改革,先用一年時間取消1萬億收費;再設5到8年過渡期,全面取消行政收費。
其實,目前中國政府“斂財”已經到驚人程度。2008年,中國政府有5.4萬億稅收,以前稅費比例約為一半對一半,以較低的標準預計全國收費約4萬億。中國每年還有約1萬億賣地收入,國企利潤1萬億。因此,中國政府手中可以動用的資源最高可達11萬億多,約占GDP的36%。取消1萬億行政收費,對地方政府影響并不太大。據筆者了解,目前中央和省市一級政府各部門手中的錢根本用不完,連很多原來的清水衙門,也是如此。每年年終,省市一級各部門突擊開會,突擊消費、突擊發(fā)卡、突擊轉賬成風,浪費不小。三公消費(公款吃喝、公費旅游、公車)2006年為9000億,2008年估計超過1.1萬億,影響不好。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曾建議,政府要與民眾共度時艱,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政府消費要降下來,以提高自身的威信。各地政府只要節(jié)儉一點,減少10%的費用,這筆錢就可以節(jié)約出來。經濟如此艱難,地方政府取消部分收費,緊一下褲帶,很正常。
此外,從制度上來說規(guī)范稅費有助于推進政府改革。中央借此機會,啟動大規(guī)模稅費改革,建立廉潔、高效的政府,并最終取消全部行政事業(yè)性收費(其中一部分改為稅)。
筆者認為,取消收費,少了不行,起不到震動作用,無法振奮人心;太晚了也不行,錯過了時機。因此必須早下手,下重手,要果斷。市場經濟說到最后是信用經濟,信心對于市場經濟尤為重要,信心一崩潰,后面就難以收拾。
那么減費怎么減?首先不能亂減,而要搞結構性減費。一般首先只減省市(地)一級收費,發(fā)達地區(qū)才可以減到縣一級。過渡期末才可以全國鋪開。
其中關鍵是要取消房地產行業(yè)所有的不合理收費,則房價可直接降15%(為地產商少付成本帶來的降價)。再輔之以政策扶持,成交必然大幅放大,地產行業(yè)和相關行業(yè)的問題就解決了,投資問題和消費問題迎刃而解,老百姓的住房問題也可得到較好的解決。還應該取消對大型國企、中小企業(yè)和高新技術行業(yè)的各種收費。
這個決策一定要中央政府來做,文件要中央政府發(fā)。地方政府動力明顯不足。
拋美國國債 購戰(zhàn)略資源
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9年03月16日13:20 南風窗
拋美國國債,購戰(zhàn)略資源
在對內減費的同時,對外則要擇機拋售美國國債。在美國最艱難的時刻,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,承擔了一個大國的國際責任。2008年12月底,中國持有美國國債6962億美元,居全球之首。
其實中國持有美元資產越多,中國的貨幣政策就越被動。從中長期看,中國需要持有更多的非美元貨幣與資產,以增加本國應對與美國博弈變局的騰挪空間。當然從短期國際利益出發(fā),適度增持短期美元國債是可以理解的,但不宜增持長期債。
美國的慣用做法是,利用美元貨幣政策和世界發(fā)鈔國的地位,在同其他國家的博弈中贏取更大的利益。當對手持有過多的美元資產時,美元長期貶值,就可以減輕美國負擔。日本在1990年以后,手中美元資產暴增,為此付出了較大的代價。美元貶值讓日本年損失高達500億美元。這都要日本政府和企業(yè)消化。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他們尚且吃不消,更不要談中國了。
現在美元早已天量發(fā)行。這既為刺激世界經濟,同時從長遠看,也為未來世界高通脹埋下伏筆。一旦世界經濟復蘇,美元的長期貶值歷程就會開始。這是我們持有美國長期國債和美元資產的中長期風險之所在。因此,從中期和長期來看,中國要擇機減少美元資產。特別是長期美元國債,一旦過了國際政治敏感期,一定要抓住機會一點點減下來。
減持以后,可以大規(guī)模配置上游戰(zhàn)略資源來回避未來風險。目前國際石油、有色、鐵礦石、磷礦石、農產品等經過大跌,長期價值顯現。中國一直想搞石油戰(zhàn)略儲備,現在開始分批陸續(xù)買入,是很好的機會。筆者認為資源配置最好在8000億到1萬億美元之間。中國人口太多,世界資源不足以支撐金磚四國的高速發(fā)展,國際投機力量早已看準了這點,不會放手的。中國謀劃得越早,準備得越充分,行動越堅決,未來越主動。
走完這第二步棋后,就為自己的未來發(fā)展打下了良好的資源基礎,美國就不可能通過拉抬資源價格,向中國大規(guī)模轉嫁危機。
支持港府設立平準基金
全球經濟現在主要看中國和美國這兩個風向標如何走,而中美的“主戰(zhàn)場”無疑是香港。
筆者認為支持港府設立平準基金可以斬斷港股跟隨美股運行的節(jié)奏,過濾掉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大不利影響。未來美國至少調整10年,如果香港緊跟美國調整,中國大陸再跟隨香港調整,中國經濟要想在未來10年內實現平穩(wěn)較快的發(fā)展,難度會很大。這是一條曲折的路。支持香港政府設立平準基金,就可以在港股、美股和A股之間建立一道屏障。
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,主要通過定價權體現。前10年中,沒有定價權,讓中國付出了較大的代價。中國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,沒有定價權的結果是鐵礦石連續(xù)多年大幅漲價,最后還逼得中國企業(yè)大量進口天價鐵礦石,導致目前鋼鐵行業(yè)全面虧損。石油亦是如此。中國國企的實力在這一役中受損不小。國際炒家利用定價權,將所有中國進口的東西炒高了5到10倍。更有甚者,運用定價權和市場變幻,打垮中國整條產業(yè)鏈,如大豆產業(yè)鏈的全軍覆沒。
國企改革時,大量的國企進入香港和紐約市場,因為不掌握定價權,賣價很低。中國最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最初在國際上的賣價是5到10倍市盈率,賣給國內投資者是三四十倍的市盈率。中石油、中石化、幾大商業(yè)銀行、中移動等等,都是如此。外國人掙得盆滿缽滿,而中國政府、企業(yè)的對外投資,普遍虧損嚴重。
目前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的中資股,都已經足夠便宜了。中國大陸股市平均市盈率前期只有不到15倍,香港和紐約的中資股只有8倍。但國際上有股輿論認為A股的底是1000點,他們力圖把A股再次打到1000點,以便在紐約、香港和中國大陸購入大批中國優(yōu)秀企業(yè)的廉價股權。一旦將來全球經濟復蘇,同時推高國際資源價格、中資企業(yè)股價、中國樓價和人民幣匯率,以便再次牟取暴利??梢哉f從6000點到2000點,中國寶貴的金融資本被自己大批絞殺,而一旦A股跌到1000點,將是國際游資和金融資本絞殺中國金融資本的天堂。
香港政府若設立平準基金投資H股和香港本地優(yōu)質企業(yè),未來應該會有豐厚的盈利,港股已經足夠便宜了。平準基金會從根本上扭轉人們的悲觀預期,提振市場信心。從過往經驗來看,以7倍的市盈率買入年增長超過6%的國家的股票,盈利會很豐厚。如果中國政府有更大的信心,甚至可以在不減少美元資產的前提下,動用外匯儲備購入在香港和紐約發(fā)行的中資股。這是一筆從長遠來看只贏不輸的投資,跟中投公司在歷史高位投資美國股票相比,天壤之別。減持美債,購入本國優(yōu)質企業(yè)股權,很合算。
股市應成信心抓手
保持港股和A股較高定價具有重大的戰(zhàn)略利益。從未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向的反差來看,支持中國股市重新定價。中國經濟今后中長期的高速增長這個基本面沒有改變,而世界經濟至少調整10年。這一巨大的反差,有利于中國資產的重新定價。
未來10年,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危機,會導致他們的企業(yè)定價較低。國際并購普遍以市值為基礎,中國通過平準基金入市,引導大陸建立自己的定價權,給大陸A股和在港上市的中資股重新定價,至少在未來10年中,有利于中國企業(yè)海外并購,具有重大的戰(zhàn)略利益。
中國政府可以宣布,一旦A股低于1500點,中國平準基金入市。1500點為A股平準基金入市的條件。從技術上看,如果A股再次跌破1664點的前期低點,表明又一輪中長期下跌開始。從時間周期上來看,A股至少要跌到7月,最長甚至要跌到明年春天,那么未來A股見1300點甚至1000點就會是事實,這等于送國際游資進入屠殺中國金融資本的天堂。目前市場之所以難以上升,根本原因在于以基金、券商為主體的國內投資機構對中國經濟持普遍悲觀的預期。機構根據他們的預測操作,導致A股向上力量不足,中央幾次救市,力量難以有較好的顯現。一旦宣布平準基金入市,則可以使機構跟隨政府做多,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。
筆者認為A股平準基金規(guī)模不用很大,下限1000億,一般用2000億到3000億就足夠了。走完這步棋,國際金融資本和國際游資要想絞殺中國金融資本,要想在低位拿足中國優(yōu)質企業(yè)的廉價籌碼,把中國當做他們最大的提款機,就不可能了。而這三步棋一走完,中國經濟全盤皆活。企業(yè)效益、樓市、股市問題均可以解決。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眼前和長遠問題,也可以解決。